“疫”路同行,“像”由新生」第三期:影坛怪杰戈达尔 2022-11-25

 

「“疫”路同行,“像”由新生」系列活动即将迎来第三期,也是本系列活动的最后一期,为纪念法国新浪潮大师让·吕克·戈达尔,这次我们将特别推出戈达尔主题活动。1126日,我们邀请到上影集团国家一级导演、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朱枫老师来给我们开设一堂题为“影坛怪杰戈达尔”的讲座,并观摩戈达尔名作《影像之书》。

“每个人都想当国王,没有人想当浮士德。”

“这部片要说的是正在发生的事,或者说没发生的事。大多数的电影,尤其像是今年戛纳竞赛的电影,描述了事情的发生;但多数的电影没说的是‘没发生的事情’。”   

这是戈达尔2018年在戛纳电影节记者会上说的两段话。正如这两段哲理意味浓郁的话所表达的,晚年的戈达尔,在以另一种方式思考电影,他对待电影的看法,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。

 

晚年的戈达尔

 

对观众而言,《影像之书》毫无疑问是晦涩难懂的,因为它属于戈达尔私人化的“拼贴”影像。戈达尔将许多拍摄的上映过的、或存档的影像经过不断地重组和剪辑,没有任何正常的逻辑与情节,再加上过度曝光又颤动的画面、音画错位各说各话,整片显得破碎、紊乱、难以理解,非常颠覆观众的头脑,堪称观影体验的一大挑战。

戈达尔曾接受访谈提到,《影像之书》对其而言就像是一本图像书,影像本身什么都不会说,什么意义都没有。但透过影像(image)的堆叠,蒙太奇的组合,影像成为了“说”(speech),却还不是语言(language)。

 

戈达尔继续语出惊人,他说:“我认为一个人应该用他的手来思考,而不只是用他的头。”这也践行在了《影像之书》里,片中贯穿叙事结构的,正是一只手。这个姿势来自列奥纳多·达芬奇晚年的神秘之作《施洗圣约翰》。

 

《影像之书》里的“手”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列奥纳多·达芬奇的《施洗圣约翰》

 

戈达尔认为,影像和手之间应该是一种劳动关系,影像需由手创造,影像也需由手去感知,去思考。如此一来,戈达尔把影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,同时又赋予了影像些许的温度。

 

在这只手后,随机又出现一双在胶片剪辑台上工作的手,此时响起“手有五只手指头,五个感知。”“世界有五个区域。”这几句旁白将戈达尔的创作意图表露无疑,可以说,这就是戈达尔一生积淀的影像哲学的缩影,是他作为一个艺术家长期实践的珍贵果实。

于本次活动的更多信息,欢迎关注上海电影资料馆官方微信公众号。